(资料图片)
爱东营讯 记者从8月15日举行的全国生态日东营主场活动暨龙居镇生态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启动仪式上获悉,龙居镇将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在生态项目建设、高质量林业标准地储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先行先试,争创全国首个“近零碳乡镇”。
记者 周广学 摄
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我市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记殷切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力自然保护、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去年6月,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效显著,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笔贷款的落地,将有力破解发展项目资金难题,加快重点农业项目建设,进一步造福生态、造福民生,助推产业发展。”垦利区城发集团副总经理刘光明说。今年5月份,垦利区杨庙片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项目获得5亿元农业政策性贷款,已到位2亿元,这将有效助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富民安居工程。今年以来,农发行东营市分行创新推出“黄河口碱地贷”,为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今年已累计投放农地类贷款25亿元。
记者 周广学 摄
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鸣啾啾、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生态的改善凝聚着东营人的心血。近年来,我市以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为龙头为引领,系统推进黄河入海口生态保护,把水、林、田、湖、草、湿地、海岸线、滩涂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加强黄三角生态保护。聚力保护湿地生态,着眼“河——陆——滩——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施16个湿地修复项目,连通水系241公里,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湿地保护率达60.5%,取得“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良好效果,被评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聚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建立野大豆、天然柳林、柽柳林保护基地,开展珍稀濒危鸟类救护、贝类原种场保护恢复,建成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自然保护区鸟类数量从187种增加到373种,每年数百万只鸟儿在这里迁徙、越冬、繁殖。聚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无废城市”创建,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高强度氧化铝纤维、高端电磁线、高强度纤维、高端水下装备、高端功能陶瓷……一个个“拳头产品”走俏市场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体现。
近年来,我市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发力主攻链条经济,优选8大产业20条产业链,加快推进产业“二次转型”。突出抓好石化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200万吨PX、250万吨PTA、40万吨ABS树脂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2021年以来化工超过炼油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第一动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近三年新材料产业复合增长率15%以上,今年6月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越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将今年作为“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年,实施199个“四新”项目,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1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领域,法治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高水平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及9个专项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占市域总面积的27%。颁布实施黄三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黄三角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构建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探索推行市县乡村四级森林湿地长制,设立森林湿地长1370名,实现生态保护全域覆盖。开展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建立黄河口特许经营、生态补偿等创新机制。
(记者 王俊杰)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